总体经过
1972年1月,国家领导人普遍决定,决定抓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中急于出口的有利时机,针对国内需要,进口成套化纤、化肥技术设备。1月22日,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报送《关于进口成套化纤、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》,建议引进我国急需的化纤新技术成套设备4套、化肥设备2套,以及部分关键设备和材料,约需4亿美元。
1972年5月5日,冶金部建议从国外进口一米七大型钢板轧机,国家计委也正式提出了《关于进口一米七连续式轧板机问题的报告》。
8月21 日,国家领导人正式批准从联邦德国、日本进口一米七轧机,建在武汉钢铁公司。这项工程全部概算投资为38.9亿元,其中国外引进费用22.28亿元,折合外汇约6亿美元。全部建成投产后,按设计能力,年产 300万吨热轧板卷,可加工成279万吨成品板材。
1972年9月,国家计委成立了进口技术设备领导小组,负责审查进口设备和综合平衡及长期计划衔接工作,还组织有关部委派出多个考察小组,到国外考察检查进口设备。
11月7日,国家计委再次提出《关于进口成套化工设备的请示报告》,建议进口6亿美元的23套化工设备。国务院在批准这个报告的同时,又要求将总额33亿美元的另一进口方案送他合并考虑,准备采取一个更大规模的引进计划。
1973年1月5日,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交《关于增加设备进口、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》,对前一阶段和今后的对外引进项目做出总结和统一规划。报告建议,利用西方处于经济危机,引进设备对我有利的时机,在三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。其中包括:13 套大化肥、4 套大化纤、3套石油化工、10 个烷基苯工厂、43套综合采煤机组、三个大电站、武钢一米七轧机及透平压缩机、燃汽轮机、工业汽轮机工厂等项目。这个方案被通称为“四三方案”,是继20世纪50年代的156计划引进项目后的第二次大规模引进计划。
利用“四三方案”引进的成套生产设备,通过国内自力更生的生产和设备改造,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,其中1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项目有一米七轧机工程、北京石油化工总厂、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一期工程、辽阳石油化纤厂和黑龙江石油化工总厂5个。1978年一批项目建成投产,1979年大部分引进项目建成投产,包括国内配套工程在内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40亿元。到1982年,“四三方案”引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。
具体内容
化肥工业
1973 年开始,我国陆续从美国、荷兰、日本、法国引进的13套日产1000吨合成氨和1620吨至1740吨尿素的大型成套生产装置,以天然气和石油为原料,技术水平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。
13套生产设施中,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为10套,安排的建设项目为四川化工厂、四川泸州天然气化工厂、云南天然气化工厂、贵州赤水天然气化工厂、山东胜利石油化工总厂化肥厂、河北沧州化肥厂、黑龙江石油化工总厂化肥厂(大庆化肥厂)、辽宁辽河化肥厂、湖南岳阳洞庭化肥厂和湖北枝江宜昌化肥厂,每一套的生产能力均为合成氨30万吨、尿素48万吨。以轻油为原料的为3套,安排的建设项目为安徽安庆石油化工厂、广东广州石油化工总厂化肥厂、江苏南京栖霞山化肥厂。
其中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生产装置中,湖北宜昌化肥厂和湖南洞庭化肥厂,由于原计划利用的四川天然气未落实,改用轻油,建设工期拖长,分别于 1979 年 8 月和 11月投产,设计能力也缩减为年产合成氨24 万吨、尿素 38 万吨,其他8套装置在1978年底以前建成投产。
化纤工业
1972年,主要是为了解决纺织工业原料不足,决定引进4套大型石油(天然气)化工化学纤维联合生产装置,开始建设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一期工程、辽宁辽阳石油化纤总厂、天津石油化纤总厂、四川长寿天然气维尼纶厂等4个现代化的大型联合企业,作为石油化纤原料的重要生产基地。
总的生产规模为年产涤纶、腈纶、锦纶共35万吨,塑料13万吨,各厂自纺合成纤维共23万吨,基本建设总投资为73亿元。化工生产设备以引进成套生产设备为主,化纤设备及配套工程以国内生产的设备为主。全部建成后,连同既有企业在内,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年生产能力达到65万吨。
上海石化总厂最早建成,经过一年半试生产,1978 年底,通过国家验收,正式交付生产,建设进度快,工程质量好。四川长寿维尼纶厂1974年8月动工兴建,1978年底引进装置投料试车。辽宁辽阳石油化纤总厂1974年8月动工兴建。天津石油化纤总厂1977年6月动工兴建。
冶金工业
武汉钢铁公司一米七轧机是“四三方案”中最大的单项引进项目,主要设备和生产技术从联邦德国和日本引进。整个工程共建 33 条作业线,由143项单项工程组成(主体工程40项,辅助配套工程103项)。产品主要是中国钢铁新产品中最为稀缺的薄板品种,如汽车板、自行车带钢、镀锌板、镀锡板、船板和硅钢片等。设计生产能力为热轧钢板 300 万吨,冷轧钢板 100 万吨,硅钢片7万吨。主要设备综合了多个方面的新工艺、新技术,轧制速度快,自动化程度高,板卷大,产品质量好,品种多,成材率高,接近当时的世界先进技术水平。
于1974 年9月动工兴建,工程总概算为38.9亿元,其中进口设备费为6亿美元,1979 年初基本建成,1981年底验收交付生产。
其他
煤炭工业方面,1973年,从国外引进了43套大型综合采煤设备。1978年,又进口了100套,还进口了100套掘进设备和其他成套设备。
机械工业方面,从联邦德国、意大利等国家引进了包括杭州汽轮机厂的工业汽轮机、南京汽轮发电机厂的燃汽轮机、沈阳鼓风机厂的透平压缩机,以及三条轴承生产线、冶炼高级合金钢的精炼炉、汽车刹车用摩擦材料和汽车玻璃7个成套项目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