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析一下原北医三院肿瘤医生张煜文章

 驾驭美好   2024-08-10 16:01   2491 人阅读  0 条评论

张煜医生说的事件是一位地方医院麻醉科医生的亲身经历,她去了上级医院规培所亲身经历的事,也震惊了她自己。 

图片

她在上级医院规培时,亲眼见到上级医生每天,注意,是每天,开200多元的地佐辛和右美托咪定,不给病人用,偷偷的把安剖掰到垃圾桶,里面的药液直接冲进下水道,一个月要砸掉好几大箱子药品(价值百万)。

这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丑陋的事,很多善良的人根本就不理解,麻醉科主任们为什么这么干?为什么要把麻醉药直接扔进了下水道和垃圾桶?这都是医院花了很多钱从厂家购买的,浪费了多可惜。 

答案来了:聪明的人可以自己想出来,就是麻醉科主任们也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,因为麻醉药有回扣,所以用的越多越好。 

问题是,病人麻醉可能1-2支就够了,用不了这么多,那怎么办?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,为了挣钱,能动歪脑筋的医生不少。这些高智商的麻醉科主任们,就直接给患者多计费,比如应该用2支的,计费6支,另外4支就都进入了下水道和垃圾桶。

而且这种行为就这么堂而皇之,根本就是不避讳别人,在外院的规培医生面前也照做不误,因为这些麻醉科主任已经习惯了。 

这就是医疗腐败和回扣的代价,有的医生为了钱,又缺乏监督,就敢这么干。医生为了自己的利益,会千方百计的多使用任何有回扣的方式,药物、辅料、手术、消融、粒子、支架等?

坑的是谁?当然是不知情的患者和国家的医保,后者相当于全体人民的钱。

你们以为就麻醉科这样干么,骨科和外科,有的敷料有回扣的,就有医生,敢拆了10包,9包直接扔了,1包用在患者身上,因为够了。

张煜继续写到:

更可笑的一点是,虽然这丑陋,但在很多医生眼里,根本就不算什么,因为更过分的事很多。就像以前的心脏支架,回扣极高,有些心内科医生真是恨不得往死里放,哪管患者是否需要,多放一个,可能就是几千元。

上面张医生说的我可以证实,以前国产的支架一个回扣是好几千元,进口的回扣在1-2万之间。

这个规培生说主任医生每天倒掉的麻醉剂是200多元,这个价格是否靠谱?我托人查了一下药品数据库,一般三甲医院的价格如地佐辛5mg中标价大多在100元以上,由于张煜的爆料没有说规格,如果是10mg价格要在200元以上不等。

图片


地佐辛止疼效果一般只有2个小时,有的病人一天要用十来支,负担不小。虽然地佐辛是管制药,但从渠道广的人还是能从药商手里拿到此药,价格一般在20-50元不等。

至于爆料中的另一款麻醉药“右美托咪定”的中标参考价在115以上,有图。

图片

但这个药的药商供价在2-3元,如果按我找到的数据对比利润率在4000%-6000%,如按张煜所说200元多一支,利润率直接上升到10000%,价差在一百倍以上,药品降价这么多年,还有这样的价差,着实令人吃惊!

下面是他继续分析图片中交流的专业内容:

再看上面的截图,很可怕的事,这位地方医院麻醉科医生经历了什么?

她也是医生,她看了指南,知道自己的母亲最权威的标准方案是紫杉醇和卡铂。但就算在本院,妇科医生把紫杉醇改为了紫杉醇脂质体,去了肿瘤内科,更过分,直接改为白蛋白紫杉醇和指南不推荐的奈达铂,奈达铂是明显比卡铂更差,甚至差的多。(注:指南中可以用紫杉醇和白蛋白紫杉醇,但是紫杉醇脂质体和奈达铂都不建议)

为什么会这样?为什么妇科化疗和肿瘤内科化疗都要改指南?连本院的医生,都不愿意按照指南治疗。 

还是一个字:钱。

对于他们交流的内容又撞到我专业的枪口上了,紫杉醇在十多年前的供货价就是30元左右,当然那个时候中标价大几百上千的都有。

列位看看现在中标参考价:

图片

数据库显示30mg的紫杉醇价格为55元左右,药商的供价一般在20-30不等,利润率为100%左右,算是很良心了。

但紫杉醇脂质体30mg的中标参考价高达九百多,这就是医生为什么把紫杉醇改为紫杉醇脂质体了。同等功效,价差几十倍。

为什么改用奈达铂,也是因为价格贵,中间有巨额利润。大连金泉宝山生物的0.1克的奈达铂中标参考价六百多,而同等规格效果更好的辰欣药业的卡铂中标参考价才二十多。

图片

图片


至于供价就不能上截图了,因为我要保护好给我提供数据的单位。实际上我说的供货价这在行业里都是透明的,价格准不准行内人一看就清楚。但这是他们的财路,所以行内人通常不会把供价的数据拿出来给外人看的。

很多你在医院和药店买的很多药价差都很大,真不知道这医保局成立这些年和药贩子乍谈判的?我简单作了一些对比,发现医院的中标价格还是这么高,真是悲哀!

 相关文章  关键词:

 发表评论


表情

还没有留言,还不快点抢沙发?